设为首页收藏本站App下载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한어

《破框重塑思维》觉醒第3刊●第一章-破局,吸收,测试

2023-8-28 02:38| 发布者: yqgx| 查看: 184| 评论: 0

摘要: 第1章:破局,吸收,测试(1)我们永远只破局当下最有效的玩法和思路;(2)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运营规律,吸收精华为我所用;(3)快步测试,慢步扩张;有人说: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,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,花费多 ...

《破框重塑思维》觉醒第3刊
第一章-破局,吸收,测试

(1)我们永远只破局当下最有效的玩法和思路;

(2)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运营规律,吸收精华为我所用;

(3)快步测试,慢步扩张;

有人说: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,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,花费多少时间思考都不为过,这点比你读再多书籍都更加重要10倍。

自己想出来的东西,生发出来的东西,一辈子也很难忘记。

东西不用,就坏,脑袋不用就废,现在很多老板,连自我独立思考能力都已经没有了,就完全TM丧失了。

【营销没有教科书:更多时候要靠自己摸索,体会】

所有策略,经验,都是靠测试出来的,在摸索中前进,如果你要看教科书,你学到的是零,教科书里面是学不到东西的。

你如果听有实战经验的人讲,能学个5%-10%。

真正剩下的还是靠自己去摸索,在干的过程中摸索,在干的过程体会,优化,总结。

比如:很多人给你说过这个道理,虽然你觉得也对,但是具体干还是TM 犯错误。

你知道为什么?

因为时间、环境、资源、消费方式、一直在变, 一切都在变。

只有在干的过程中,才能发现这个问题,如果单纯凭借主观推动,直觉推断,很难做出有效的策略。

我们讲一个史玉柱的脑白金故事:

【脑白金】史玉柱自述:做脑白金是在1996年,当时想做一个上量的产品,能有一定规模,当时名字也争论了半天,最后定下名字是在胶州:

定名字叫:脑白金。

当时不敢用脑白金,因为怕和脑黄金冲突,就是别人会误认为是脑黄金的换代产品,因为脑黄金已经定位在儿童上面——健脑。

如果用“脑白金”,很容易让人从健脑上去考虑,但是还是用了这个名字,虽然有副作用,但是考虑可以想办法克服,名字的好处是容易记忆。

一个名字如果不上口,不容易记,往往就要花费几十倍的广告力度才能达到让别人记住的效果。

虽然名字不是唯一的使得产品做好的依据,但是这是核心的重要的一个环节,凡是做好的产品,大多数名字取的都不错。

但也有个别名字不好,但是最后做好的,都是靠广告,和终端的量上去的。

康泰克名字不好,但时间长,投入多也就做出来了(量变产生质变)

取一个名字可以减轻很多劳动量,减轻好多压力。

脑白金名字取得是比较好的,有缺点;优点也很突出;红桃K名字很好。

凡是取得太大众化的都记不住,所以取名很重要。

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。

营销本身没有奇迹,每个人都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没有任何人是神,其实我们都是在干的过程中,不断摸索,摸索中前进,不断测试的过程。 

所有策略,经验,都是靠测试出来的,在摸索中前进,如果你要看教科书,你学到的是零,教科书里面是学不到东西的。

第二个案例:

产品的剂型我们也经过很多周折,最早报的产品是胶囊+胶囊;一个胶囊是褪黑素,一个是破林铁,一红一白两粒胶囊。 后来报批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剂量有问题,这个产品不适合送礼,因为这个产品体积太小,重量又轻。

你看我们送礼:

1,一般的选择都会选择大箱子的,因为这样有面子,感觉分量足够。

2,我们选择必须要沉一些,这样感觉礼物重要,值钱。

其实从人性来看,我们就喜欢这样。

所以史玉柱在设计产品的,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然后就改进了方法,对产品本身就行了优化。

1997年1月份,报批后又突击修改了,改成胶囊+口服液,改的目的还是为了把体积变大一点,做送礼市场。

第一次报批没批下来,第二次又没批下来,直到第四次1997年12月才批下来,1997年在江阴试销时,产品连批号也没有。

关于价格,最早胶囊+胶囊定价是18元,但是马上觉得18元价格太低了,最后定价38元,后来改成口服液的时候是38元,因为改成口服液成本就上去了。

当时在常熟1个月(策划部)做市场调查,38元,48元,58元,68元,78元,88元,这么多加个去调查,接受最多的是38元和48元。

看来定价不能片面地光看调查结果,要在调查结果上进行分析,最后大家讨论价格太低不行,反而觉得不值钱。

后来定在68元与88元之间,最后把88元否定了,原因是我们计算如果要长期服用,每个月的投入是多少,算下来负担比较重。

后来算如果是68元,对于除了下岗工人以外的家庭一般还是能够接受。

而那时候我们的产品开始做临床,发现临床效果非常好,白发变黑的,关节炎治好的一大堆。

当时那次调查,发现还没有说我们产品没效果的人,产品非常好,所以我们最后定的是68元,这个也经过十天半个月的反复,最后才定下来。

我们看,这个定价,也不是说做多少,就做多少,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,优化的过程。

没有人先天就说我定多少,就是多少,这样的策划永远不可取,我们最后定的是68元,这个也经过十天半个月的反复,最后才定下来。

一个定价是经过:十几天的反复测试,在经过合理的市调,预估进而做出的价格,不是单纯凭借直觉上来就搞一个什么价格,都是不可取的。

继续第三个故事:

关于包装:1997年1月我去美国,在美国的超市里看到有一个要的包装非常好,是一个蓝色的渐变,是一个小盒子,界面的颜色非常漂亮,而巨人又是以蓝色调为主,所以当时就把这个盒子给策划部设计。

设计第一要大,送礼体积要大。

第二个按照我提出的整个风格来设计,后来考虑到我的要求与巨人的风格相距太远,就设计 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我觉得这个设计的包装的界面很好,然后又加了一个彩条,因为光是蓝色就死气沉沉的,加 个彩条就活跃了一下。

那个包装设计好之后,就用彩色打印机打印,制作出了两个盒子。

然后在常州调查时,让策划部拿着这个盒子到终端点,到药店去,与其他的药品,保健品放 在一起,就放一盒,然后在门口调查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哪个产品。

开始的时候看到的没有我们产品,于是我们就改,经过几番修改之后,再调查发现一大半的 消费者进了商店一眼瞄过去之后,大多数的消费者说是我们的盒子,这个包装盒才定下来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往往最先跳入眼帘的产品就是他要购买的产品。

后来发现,三盒放在一起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。

我们看,不管是包装的设计,还是盒子的摆放方式,其实最终都是通过一个个点测试出来的。

策划大致流程是这样:

拍脑袋——写文档——交给别人去做——优化——分区测试;

第一次策划,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。

因为我们只有真正跟用户接触了,一次策划是序目,二次策划才是真正的开始。

好的策划是改出来的。

一边了解,一边修改,好的策划很少有拍脑袋就能成功的,都是有了目标客户的反馈一点点改出来的。

记住:测试前慢不得,测试后快不得。测试前你的想法是不成熟的,所以一定要快,你能用一个星期做完就不要拖到一个月来做,因为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效的东西不多,所以一定要抢时间。

一旦把这些功能放到测试区后,就不能求快,而要按部就班,一次次修改,没成功之前不能离开测试区。

在测试区没有成功之前,坚决不能走下一步,坚决不能全部搞,所以测试区快不得。

在测试区中,我们特别是策划责任一定要去和目标客户沟通,花费多少时间都不为过。

通过统计,反馈,策划开始第二次策划的第一次会议,召集团队解决问题。

这次策划远远超过你第一次拍脑袋的策划会,因为你已经有了第一手资料,因此做的决策往往都是正确的,至少成功率会大幅提升。

这样的程序反复几次,直到成功了,才去进行全区的更新。

所以二次策划的重要性,所应该花费的精力远远超过第一次策划。

一定要进行二次策划,总结第一次的经验,分区测试,重新规划我们的步骤,继续落地。

这里有必要讲最后一个故事:

【启动脑白金】

1997年8月份,史玉柱借了50万元,拿了十几万,委托一家保健品公司帮忙生产。

因为报批需要产品,脑白金就生产了几百箱,然后拿个十几万块钱就作为广告费启动江阴这个县(县级市),然后还有其他一些运作费开始做。

实际上第一个月并不成功,后来改一改方案,渐渐就成功了。

渐渐就成功了,一个县恐怕就赚钱了,赚了钱之后,就拿再江阴赚的钱,全部投入启动无锡市场。

这个时候方案就比较成熟了,制作方案很客观,很实事求是,很务实。

分享就2个词:测试。

我刚刚看到这个有意思的广告,我感觉很好。

所以这个就值得我们学习、借鉴、模仿、复制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试读已结束,请付费阅读全文。

  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相关阅读